“我是儿子,更是党员、是医生”——市二院王振宇从父亲病床前转身“逆行”

发布日期:2020-02-15 09:20 来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这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残酷战事。作为市二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振宇和他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友们一起,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成为大家心目中最美的“逆行者”。

这是一次无奈却又坚定的选择。抗击疫情期间,王振宇的父亲突发重病,历经几次手术后,至今仍躺在ICU里昏迷不醒。王振宇分身乏术,带着满满歉疚从父亲病床前转身,奋战在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生命的第一线。他说:“我是党员,父亲也是党员。他一定会理解我、支持我。”

王振宇的办公室一张沙发上,放着一床叠好的被子,这是王振宇在战“疫”期间临时的睡床。沙发很小,长1.5米左右,宽约60公分,王振宇睡觉时头枕在扶手上,蜷着点身子,好凑合。

“这些天忙起来经常错过食堂的饭点,王主任就泡一碗方便面对付,结果面还没泡好又要忙,忙完就吃那一碗冰冷的方便面。”市二院泌尿外科副护士长郝阳说,对自己马虎、能凑合的同时,王振宇对同事又特别心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患者。像防护服、N95口罩这种,他自己是肯定舍不得用的,一定要节省给直接接触患者的医生、护士。有他在,我们就心定了。”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的一段时间,王振宇每天在二院及二院的一体化管理医院(三院)之间来回奔波,在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确诊收治病区,他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医院专家探讨制订确诊、救治工作的最佳流程,收集汇总疫情信息、研判疫情发展,组织专家集中会诊、研定对确诊病人的治疗方案……“每天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间真的不够用。”王振宇说。

市二院是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王振宇是医院的医务部副主任。关键时期,隔离病房怎么设置?发热门诊怎样进行科学的预检分诊?这都需要王振宇和同事们科学谋划、做实做细。“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尤其是‘战争’初期,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考验。”王振宇回忆说,二院最开始准备了首批10个应急病房,原以为可以应对5天左右,没想到第三天时应急病房收治能力就趋于饱和,又临时来了几名新患者亟待收治。凌晨1点,接到院党委连夜扩大应急病区的指令后,王振宇第一时间带领人员整理病区、开设病房、规划病人运转通道。第二天早上7点,应急病房按要求布置完毕,患者全部得到安全转运,彻夜未眠的王振宇又开始了新一轮忙碌。

每天连轴转,休息时间严重不足,王振宇并不觉得多么辛苦,“这段时间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我总觉得,这股力量是父亲给我的。”——虽然父亲已在病床上昏迷了20多天,但在王振宇心中,他还是自己当初的那个“领路人”。

王振宇老家在泾县一个小村庄。父亲王岭松是一名朴实憨厚的农民,1974年入党,曾担任村支部书记。“那个时候农村并不重视孩子读书,父亲却一直跟我说,要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王振宇说,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他18岁考入皖南医学院,成为村子里第一个本科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父亲又鼓励王振宇入党,2008年,王振宇沿着父亲的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像所有感情内敛的父亲一样,王岭松跟儿子的交流并不多。“父亲喜欢喝酒,平时很少给我打电话,只有在小酌两杯后会打电话给我。”王振宇说,电话里,父亲念叨的也不过是让他“工作上一定要做好”“要真诚待人,跟同事处好关系”……“他今年73岁了,身体一直很好,在这次患病之前还种了十几亩地。平时喊他来芜湖玩他都不愿意,一是放不下家里的田地,二是怕来了影响我们工作。”王振宇说,父亲的这种勤劳、踏实、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如果父亲没有在1月18日晚因颅内动脉瘤破裂突然倒下,王振宇会有一个温馨的春节回忆。“我们早就约好了,这次春节我回老家住两天,陪着他老人家好好喝两杯”。王振宇说,上一次陪父亲喝酒,还是在2019年夏天,那时候,父亲的身体还很好,他以为这样的机会还很多。

如今,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期”,父亲仍躺在病床上,生命危在旦夕。“对抗击这次疫情我很有信心,我知道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赢!可是父亲的情况很不好,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时刻了。”说到这里,这位从农家走出的医学博士哽咽了,“非常时期,总要有人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儿子,但我更是党员、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