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地点:芜湖市广播电视台二楼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市卫健委政策法规与体改科科长 陶德超
发布人:市卫健委副主任 王少华
镜湖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王捍忠
芜湖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樊新甫
视频链接:http://www.wuhunews.cn/p/2761305.html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着力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医药健康服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健康芜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芜湖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芜湖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8-2030年)》、《芜湖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举措》,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市中医药工作与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弋江区、镜湖区、繁昌区先后成功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加大建设投入,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全市共有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9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1所,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4所,民营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4所,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无为市、繁昌区、南陵县中医医院新院区或新大楼先后建成,芜湖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制剂中心启动建设。全市共设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床3848张,每千人1.01张。全市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07人,每千人0.42人。建成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68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已基本建立起以芜湖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三级西医医院中医科为支撑,镇、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资本开办中医医疗、康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强化传承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术经验继承及研究工作,培养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团队,培养学术传承人才,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市有国医大师1名,安徽省国医名师2名,安徽名中医10名和安徽基层名中医11名。已建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安徽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安徽省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先后有8位专家作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拥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各中医医疗机构还着力融入长三角,与长三角知名院校开展专科联盟建设,柔性引进一批长三角知名专家来我市开展“四固定”坐诊,指导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
四、夯实基层基础,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依托市、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和临床带教,组织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技能大赛,力争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有一名卫生技术人员能掌握简便易学、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廉、简、验、效”的中医药服务。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均具备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
五、优化品种结构,中医药生产加工健康发展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1万亩,中药材农业年产值达到2.6亿元。安徽丫山花海石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十大皖药”(丹皮)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获批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全市拥有中成药制药企业6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张恒春、绿叶制药、杨燕制药等在市场上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全市已建成中药制剂、中药日化产品、多糖药物等三家中医药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市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单位,皖南中药制剂中心已获批开建,拥有宣肺化痰糖浆、败毒饮糖浆、复方板翘感冒颗粒等一大批中医药制剂。
六、全程参与协作,中医药独特作用有效发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即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急诊、肺病、内科等知名中医专家,组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印发《关于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的通知》,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医疗救治工作,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达到91%。同时,充分发挥本地中医药优势,创新使用“抗感合剂”,安排基层社区中医助力患者康复。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关心关爱海外侨胞。制定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方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中医药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医药法》和《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实施中医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中医优势病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中医药+”健康服务拓展、中医医院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中药产业转型发展、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转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开放发展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十大专项行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