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卫健委关于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9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08-14 10:13信息来源: 芜湖市卫健委阅读次数: 字体:【  

陈宇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的建议》的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构建优质高效的城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市印发《芜湖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和《开展远程医疗协作促进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作》,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依托我市“两平台四中心”(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惠民服务平台,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中心),鼓励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切实落实专科医师支持团队的技术指导及对口支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推行远程医疗协作,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建设一体化管理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一、城市医联体规划布局情况

一是总体规划、整区推进拟定全市医联体建设总体规划,以市辖区(开发区)为单位,分区包段,整区推进,区域内有三级综合医院的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城市医联体建设,分别由市二院、市中医医院、市一院牵头;三山区与市二院、经开区与市一院启动城市医联体建设,实现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全市覆盖二是政府主导、医院牵头。根据《芜湖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方案》,制定了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施工图,按照序时进度,对标对表开展各项工作。市二院、市中医医院、市一院分别牵头组建驻地城市医联体,与属地区政府共同制定城市医联体章程。医联体建设主体清晰、责任明确。辖内所有市区级公立医院、区级公卫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自愿参加的民营医院,全部纳入医联体成员单位。三是政策配套、建章立制。参照省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的理论创造,制定城市医联体医疗资源下沉、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医防融合等8个配套文件及公卫资金打包方案、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外部治理权力清单、内部管理任务清单和“六贯通”指导评估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同时研究出台城市医联体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智医助理、远程心电、区域检验、妇幼健康等信息化项目,并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出台统筹医保基金打包文件。四是整合资源、全市一体。将城市医联体建设与县域医共体、城乡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市属各公立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14个,其中市二院1个、市中医院1个、市四院2个、市妇幼保健院5个、市五院4个、市六院1个,参加医联体(科联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成员数已达70家,为全面落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奠定基础除三大城市医联体外,影响较大还有市中医院牵头组建的芜湖市中医药集团、市四院牵头组建的芜湖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的芜湖市妇幼保健专科联盟。鼓励市级医院与长三角知名医学院校、三甲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市二院与华师大、市一院与南京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市四院与上海交大精神卫生中心的合作项目取了较好成效

二、城市医联体运行管理情况

1.创新人财物三统一模式。城市医联体成员应根据各医联体实际,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成熟一个、紧密一个。这种形式的“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人事上由市、区两级编制管理部门分类管理;牵头医院在财务管理上,只统一管理打包的医保资金和公卫资金,各医疗机构自身的财务管理应仍由各医疗机构自己负责。

2.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市卫健委研究提出了《芜湖市城市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推出了帮扶责任网格化、签约服务属地化、专家团队下基层、上转接诊便利化等八项重点举措。将基层帮扶责任网格化落实到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定期到自己的帮扶责任点坐诊帮扶,专家团队坐诊帮扶以周为单位,每周至少坐诊一次。并且,每周到基层坐诊帮扶的责任科室、出诊人员、坐诊场所、诊疗时段相对固定(简称“四固定”),专家团队坐诊纳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排班。牵头医院专家编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通过合作指导促进多个科研项目落地基层,如糖尿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全市老年人卫生健康状况调查及老年综合评估科研项目等,基层在完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外,向科、教、研更高层次发展,2020年镜湖新城卫生服务中心在市二院帮扶下成功创成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

3.推进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依托我市“两平台四中心”(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惠民服务平台,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中心),进一步规范“专家下沉、畅通“患者一键转诊”、推动“共享中心建设”、完善“远程医疗协作”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建设一体化管理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4.创新医联体建设模式。出台《芜湖市盘活优质护理资源,做实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形成了比较全面、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5家试点医院按照“个人自愿,单位推荐”的方式,选派1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中心负责人或技术总监。自开展工作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流程更加合理,为更多居民提供健康—诊疗—康复连续性个性化服务。创新制定了《关于芜湖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公卫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通知》,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依托我市“两平台四中心”(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惠民服务平台,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中心),鼓励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切实落实专科医师支持团队的技术指导及对口支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推行远程医疗协作,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建设一体化管理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创新制定《关于印发开展远程医疗协作促进医联体优质医疗公卫资源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着力推动医联体内部资源流通共享,市一院、市二分别与四褐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远程门诊服务市五院与繁昌区孙村卫生院远程视频查房服务市妇计中心与县区妇计中心开展远程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目前试点已完成将全面实施。

5.引导县域医共体同频共振。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与城市医联体、城乡医联体一并规划,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与城市医联体建设方案同步印发,四县全面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无为、南陵县作为省级试点,繁昌湾沚区作为市级试点,全部按照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意见、操作指南和我市方案积极及时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个,已有6所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43家基层医疗机构正在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社区医院。

三、城市医联体保障政策联动情况

1.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在保障经常性补偿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并向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适度倾斜。2019年累计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374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二是积极化解公立医院债务。严格按照市防范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一院一策”,确保逐年、逐步、逐项落实到位。三是落实医联体基本公卫经费打包预付。市财政局会同市卫健委研究制定了《芜湖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包干管理办法》,即将发布实施。

2.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医保报销引导机制。制定医保报销倾斜政策,助力分级诊疗落地。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二级和县级医疗机构、三级(市属)医疗机构、三级(省属)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200元、500元、700元、10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85%、80%、75%、70%。二是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在全面实施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算基础上,将传染病、精神病等相关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方式,调整为总额控制下的定额结算、按床日结算等方式。三是创新门诊慢病议价谈判机制。继尿毒症定点医疗定额包干结算之后,我市进一步将组织器官移植术后门诊抗排异治疗,也实行定点定额包干结算。四是持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五次调价,“腾笼换鸟”,逐步理顺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提高了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3.加快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用好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同步扩大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基数,增加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使公立医院“有岗聘人”。进一步扩大医院用人自主权,制定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办法,简化公立医院人才招聘程序,使公立医院“有权进人”。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和合理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允许各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