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8-30 11:25信息来源: 芜湖市卫健委阅读次数:编辑:张晶晶 字体:【  

发布时间:2023年8月30日上午9:00       发布地点:市广电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市卫健委科技教育科科长 杨乃川    发布人:市卫健委副主任章如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院长朱向明,芜湖市卫健委体改科科长江祖泰,南陵县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赵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向大家介绍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
    近年来,芜湖市锚定“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看病愁”问题,围绕大病重病不出市、一般疾病不出县,头疼脑热不出村的目标,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增强群众医疗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这道时代必答题上,交出了芜湖答卷。
    先后获批2个国家级试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争取了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受邀参加了国家卫健委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典型做法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简报刊发,综合医改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打造医疗高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与上海、南京等地相比,芜湖本地看病就医,广大居民最关注的是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一是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把“国家队”专家服务带到芜湖患者身边。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和精神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先后获批,在三山区规划新建两个院区,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联合打造国家级脑医学中心。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已全面入驻弋矶山医院老院区开展诊疗,北京安定医院与芜湖市四院合作已全面启动,相关专家9月份即将在四院接诊服务。芜湖市二院整合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沪皖合作肿瘤医院项目,与上海市肿瘤医院、新华医院达成了合作意向,肿瘤、普外等系统疾病诊疗水平将与长三角对标看齐。二是推进市级医院锻长补短,让患者在芜湖就能有地方治好病。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华师大附属芜湖医院、市中医院与浙江省中医院、市一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合作项目稳步实施,与沪苏浙知名医院签订合作协议40项,共建学科30个,柔性引进专家204人。三是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登峰计划,让大病重病在芜湖就能看得好。根据本地疾病谱,遴选脑部疾病科、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科、肺部疾病科等7个高峰学科进行重点培育,邀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教授团队指导,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专科管理,着力提升学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学科研实力,到2025年,力争高峰学科全部进入省级重点学科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序列,至少3个以上进入国家级建设序列,至少2个学科在全国同类医院排名前100名。四是成立56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实现机构和诊疗、护理、检验检查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全覆盖。开展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三合理”专项行动,逐步设立患者服务中心、医患协调中心及入院准备接待中心,提供就诊向导、医疗协助、陪诊、健康知识宣教、政策咨询等服务。在最近一期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评定中,A+等次1家,A等次1家,市属医院全部达B等次以上。
    其次,着力均衡市域医疗资源布局,打造医疗高地,解决群众看病烦的问题。舍近求远,扎堆三甲医院看病,归根结底是基层诊疗水平有差距,是对“家门口”的医疗不放心。在这方面我们一是组建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4个协同共建网格和3个专科联盟,医疗集团内实现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三甲医院诊疗服务。二是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无为市人民医院、无为市中医院、南陵县人民医院、湾沚区总医院获批三级医院设置,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等5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面建成。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升级二级医院5家,其余全部具备50+N疾病诊疗能力,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80%以上。三是推进医疗资源下沉,专家到基层“四固定”坐诊、“星期六医师”制度全面落实,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三甲医院将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统一基层慢病用药目录,高血压、糖尿病基层诊疗安全有效。省优、市特、县强、镇活、村稳的整合型诊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指标明显优化,跨省就医比例较2019年同比下降30%,基层诊疗量和县域内住院率同比上升12%和28%,实现了“一降两升”。
    再次,不断延伸医疗服务内涵,打造医疗优地,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幸福感,是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这方面我们一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设置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MDT多学科会诊、上下转诊、域外专家来芜诊疗服务。建立域外专家库,提供转外需求患者选择,对接联系,提供一对一诊疗服务,入库达专家397人,同时制定域外专家来芜诊疗服务奖励办法,整合医保、“华佗”计划、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政策,直接给予域外专家奖励和补贴,减轻患者诊疗身体和经济双重负担。截至8月16日,全市各级会诊转诊中心累计服务患者1577人次,开展会诊和MDT次数1331人次,邀请域外专家来芜诊疗服务1131人次,帮助联系转外就医193人次,效果初显。二是出台《支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参保患者市内双向转诊,减免一次住院医保起付线,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患者上转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减半。实施医联共体药耗保障项目,通过药耗集采降价、供应链管理降本,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支出。三是加强人文医院建设,推行看病就医“一卡通行”“最多付一次费”改革,投放智能导诊自助机,开设无假日门诊,升级健康管理系统,满足群众差异化、多样化就医和健康服务需求。2022年我市二级以上医院综合满意度为93.91%,较2019年提升了5.6个百分点,市一院、市二院连续两年在全省3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满意度测评中排名前列。
    最后,扎实推进医防融合管理,打造健康福地,解决看病愁的问题。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贯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疾控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公卫医师下临床,“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组建895个三级家医团队,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定期随访、用药指导、个性管理,签约一个、履约一个,为居民提供整合性服务。规范慢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超86%。二是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加快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项目建设,新建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系统,构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成功处置本市全部疫情,发挥协作精神,圆满完成外省市重点人员隔离和感染患者救治工作。三是实施青少年眼健康、口腔健康、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每年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和健康干预。落实落细出生缺陷防治,推进“两癌”筛查扩面增效。建设芜湖市健康教育基地,引导群众发挥健康第一人作用。2022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超过1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等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国家、省“十四五”目标值。
    此外,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资金支持下,全市坚持“一朵云”“一张网”“一盘棋”,建设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健全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新体系。我们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实现了“智医助理”辅助诊疗实现基层全覆盖。2022年获批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5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入选国家数字健康典型案例,区域医疗电子票据建设入选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为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为深化医改做出更多芜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