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个一工程”,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7 17:23信息来源: 芜湖市老龄办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芜湖市作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努力推进,大胆探索, 2021年底,经市政府同意,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 促进健康养老发展的若干举措》,实施医养结合“三个一工程”,即:突出一个重点、完善一套机制、提升一项能力。2022年率先由市财政拿出75万元,以奖代补形式对获得安徽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中心的单位予以奖补。芜湖市的做法得到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评估组的肯定。《健康报》2022年12月2日头版《在共性问题中寻求个性解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经验. 模式创新》开栏文章中,介绍芜湖医养结合相关经验做法。芜湖市医养结合“三个一工程”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一个重点: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及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增点扩面。

1、推进“放管服”,优化审批登记程序。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对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实行“一站式”审批。按照“非禁及入”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不同经营性质的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收、投融资、用地、床位建设补贴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

2、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如南陵县弋江镇卫生院,利用空置楼房床位和医疗优势开设医养结合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试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融合发展。

3、加强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老年医疗机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举办大型医养结合中心(皖南康复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江北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项目等在建项目),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2年和2025年,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达到85%以上和100%,三级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学病区,打造市一院为“安徽省区域老年医疗中心”。

(二)完善一套机制:即完善医养结合系统服务机制,筑基固本。

一是完善医养签约服务机制。推进深化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到2023年底,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全覆盖。针对“有养老无医疗,有签约无服务”的各省市共性难点问题,市卫健委会同市民政局,督促各县区卫健、民政部门强化对医养签约服务的监管,切实解决堵点难点。

二是完善医疗巡诊服务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定期+按需”的原则,为辖区内未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每周不少于一次上门巡诊服务。

三是完善医养转诊服务机制。推动所有医养结合机构加入城市医联体或县域医共体,2023年达到全覆盖。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服务。

四是完善老年人便利就医服务机制。完善和落实老年人医疗、养老优待政策措施。到2023年,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比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医服务绿色通道比例均达到100%。

五是完善智慧、远程诊疗服务机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建设。  

六是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落实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包括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医疗保险支持及监管适时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医养结合综合监管和目标考核机制,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任务。

(三)提升一项能力。即提升医养结合系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2025年,社区高龄、失能、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不低于80%。进一步扩大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

二是提升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夯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连续性电子健康档案,免费体检,突出基本公共卫生老年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重点为辖区内65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和健康指导上门服务。

三是推动老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抑郁、焦虑和老年失智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逐步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体检和筛查评估。充分利用老年大学等各种平台宣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

四是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中医药诊疗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中的独特作用。如镜湖区天门山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镜湖新城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开设中医馆,中医门诊,深受社区中老年人欢迎。

五是加强医养人才队伍建设。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引导市属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医养结合培训基地,探索普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协同培养培训模式。

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包括退休医务人员) 、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和工作。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待遇。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员待遇水平,保持人员队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