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爱国卫生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4月19日上午9:00 发布地点:市广电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市卫健委科技教育科科长 杨乃川 发布人:芜湖市爱卫会专职副主任邵翔、芜湖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李喆 、弋江区卫健委副主任王章泽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上午好!
今年4月是全国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下面我代表芜湖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大家介绍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通过宣传动员、健康科普、城乡环境整治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有序、健康、和谐发展。
下面我介绍第一个方面。
总体情况
一是建立爱卫领导组织。我市设立了分管副市长为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市城市管理局等33个部门为成员的市爱卫会,明确职责分工,设置市爱卫办,具体负责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实人员、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开发区比照市级均设有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各乡镇、街道均建有完善的爱卫会组织,各村(居)民委员会均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委员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均有明确的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推动落实爱国卫生工作。
二是推进爱卫三个纳入。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明确现阶段以提升社会健康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打造健康美丽宜居家园和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4项任务为工作目标,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6项工作任务。
三是启动爱卫法治进程。今年市人大将《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列入的立法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该条例的出台将为芜湖市爱国卫生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明确爱国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促进城市环境卫生和市民健康生活的改善。
第二方面、工作成效
一是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卫宣传工作。
我市深入实施健康细胞。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64%。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健康县区2个(弋江区和无为市),建成省级健康县区1个(南陵县),在建省级健康县区4个(繁昌区、湾沚区、鸠江区和镜湖区),全市健康县区建设率达100%。建成健康促进医院15家,健康学校109个,健康社区96个,健康村158个,健康家庭480户。构建政府主导、多点联创、宣传发动的“三位一体”控烟模式,聚焦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机构和无烟家庭建设,把控烟理念融入健康芜湖行动。
我市创新打造健教平台。依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芜湖市健康促进共同体项目”建成安徽省首家市级健康教育馆,通过沉浸式、探究式、场景式的互动体验全方位向市民科普健康,更加直观、生动地向全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健康学习交流体验、健康技能实操培训。
我市推进健康影响评价。2023年组建健康影响评价专家委员会,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各方面,对两个重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评价评估,将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和干预纳入各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发挥公共政策对公众健康的导向作用。
我市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在大江看看APP、健康芜湖官微、大江晚报建成芜湖爱卫专栏,实时刊登爱卫资讯和爱卫小知识;市爱卫办联合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向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50万名志愿者发出倡议,开展“最干净看我的”大型志愿活动,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通过当好宣传员、讲解员、监督员,提升全社会对爱卫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是全面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
结合打造“最干净城市”工作,我市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持续向好,评选出15个“最干净街道”和280个“最干净”公共场所,干净指数93.34分,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9.4%。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实现建成区卫生厕所全覆盖,确保各类公厕设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设施不低于二类标准,达到城市建成区不低于4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按照“扩绿、添彩、提质”的要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已完成十里江湾人民公园、市区增花添彩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4%,全市建成开放100座芜小园·口袋公园、36座人民城市驿站。我市持续开展大气环境治理。2023年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比例上升了10.7%,“芜湖蓝”已成为常态。常态化开展主城区水体水质监测,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规范食品饮用水安全和重点场所管理。
我市建立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和市场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综合监管执法,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全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率100%。积极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制,开展“光盘行动”,倡导文明餐桌风尚。全面加强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已实现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100%达标。持续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行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开展“七小行业”公共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旅店等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不断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加强学校、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卫生健康管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100%开课率。
四是稳步推进疾病预防和医疗服务。
我市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实现健康目标相适应的投入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监测和评价。2023年人均期望寿命达81.59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99.49 /10万,总体保持平稳。建成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健全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心理援助服务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预案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加快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75%以上。积极推进急救体系建设,配置充足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全市已在重点场所投放使用50台AED,定期在校园、机关、公共交通站点开展急救培训。将病媒防制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四级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体系,在重点区域和场所设立四害密度监测点,定期监测并上报分析,结合爱国卫生月等活动进行环境整治,2023年全市共开展750次清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2.43万处,清除垃圾31.09万吨,清除孳生地2.23万处。同时加强病媒密度监测,对各类重点场所开展现场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达到C级标准。加强等重点行业防制达标,在餐饮单位推广使用电子驱鼠器等新型防鼠设施。目前全市已有211家单位使用。
第三方面、今年爱国卫生月的主要安排
一是充分利用市健康教育馆其资源优势,以“新思路、新方式” 创新模式说健康、讲科普 ,通过人机互动体验、健康讲座、健康知识问答等科学直观和妙趣横生的方式 ,向广大市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本月7日,我市在市健康教育馆成功举办世界卫生日暨”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主题宣传活动。后续将以市健康教育馆作为健康科普的主阵地,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等内容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市民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科学的健康知识。
二是以卫生月“健康城镇,健康体重”为主题开展健康五进行动,走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校园,通过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健康科普展览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递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知识,倡导市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养成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
三是开展卫生月城乡环境卫大扫除行动。市爱卫办联合市城管、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继续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对公共场所、集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关键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卫生死角,打造整洁卫生的城市环境。
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不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不断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健康水平,增添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扎实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同时继续加大爱国卫生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群众树立卫生文明意识,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将群众力量转化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强大动力,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新格局。
在这里我代表芜湖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倡议:请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十要十不要”,一要讲究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二要保持整洁环境,不要乱堆物品、乱摆摊档;三要维护市容市貌,不要乱搭乱建、乱贴广告;四要遵守施工规定,不要噪音扰民、乱堆建材;五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草坪、攀折花木;六要爱护公共设施,不要污染公物、破坏公物;七要爱护公共环境,不要乱扔烟蒂、抛洒垃圾;八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噪音鸣笛、乱停车辆;九要加强城市环保,不要乱排污水、乱排油烟;十要爱护个人健康,不要暴饮暴食、嗜烟酗酒。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是城市的需要,更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芜湖市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助力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文明、健康、宜居、宜业的大美芜湖!
谢谢大家!
提问问题一: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有一项受到市民广泛关注的内容是“烟草控制”,请您说一说当前烟草流行的情况如何?芜湖市在控烟工作中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李喆: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600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因烟草而受害的人数众多,情况尤为严重。据统计,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正在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虽然随着近年来芜湖市控烟工作的不断推进,芜湖市成人吸烟率已经从2017年的25.0%下降到2023年的21.25%,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显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这“四大慢病”密切关联。吸烟产生的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已发现数百种成分对人体有害,包括至少70种致癌物(稠环芳香烃等)、多种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多种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以及导致烟草依赖的尼古丁。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全世界前八位死因中,有六种与吸烟有关,现在吸烟者中将会有一半因吸烟提早死亡,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平均寿命减少10年。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癌症,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另外,吸烟还会大大增加高血压、中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在中国,30到44岁青壮年的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因素里面,46%和吸烟有关。
下面介绍芜湖市控烟工作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控烟科普宣传。在全省首个市级健康教育馆开展“无烟佳节与爱同行”活动,打造了“中小学生拒吸第一支烟签名承诺”“送礼不送烟”“控烟绘画大赛”等控烟宣传品牌,通过有奖知识竞答、绘画征集大赛、健康科普巡讲等多种活动,开展控烟知识、二手烟危害等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让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二是出台控烟制度保障。芜湖市正在制定出台《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目前已经完成常委会的第一次审议,力争五月份完成二审后报省人大研究出台,条例明确规定了禁止吸烟的场所和吸烟的处罚措施,为全市的控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持续巩固控烟成果。芜湖市将无烟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将控烟工作纳入爱卫日常督查和卫生健康工作年度考核、文明考核相关指标,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大力开展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机构和无烟家庭建设,围绕烟草危害、无烟环境建设、戒烟服务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共同开展无烟党政机关复评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持续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全市共建成无烟党政机关470个,无烟医疗卫生机构168个,无烟学校1031个,建成率均达100%。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了国家级规范化戒烟门诊,每周四下午有专家坐诊,可以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戒烟服务。另外有戒烟意愿市民朋友也可以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制作的“中国戒烟平台”微信小程序,采取线上辅助戒烟。
四是加大烟草广告监管。芜湖市禁止在公共场所和媒体上发布烟草广告,减少了烟草广告对市民的影响惑。
通过一系列无烟环境建设,全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从2017年25.0%下降到2023年21.25%,然而控烟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控烟工作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努力。芜湖市将继续加强控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控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呼吁每位市民朋友积极参与控烟工作,远离烟草危害,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交通工具以及其他禁烟区域内吸烟,各单位和部门广泛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和提示语,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营造无烟生活、健康芜湖的良好氛围。
提问问题二:弋江区作为芜湖市首个国家级健康区,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请问弋江区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
王章泽:为加强促进弋江区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弋江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综合施策,打造健康城市新样板。
深化拓展“国家级健康区”成果,建成安徽首家芜湖市健康教育馆(弋江区市民健康体验中心),目前该馆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该场馆坐落于芜湖传媒中心辅楼,面积约2000㎡。弋江区组建工作专班专项负责推动场馆建设,为切实将场馆建设成为高水平和适度超前的样板项目,先后赴上海、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健康教育场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场馆建设以“公益性、直观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建馆理念,致力于将该场馆打造成集健康芜湖(弋江)展示平台、健康学习交流体验中心、健康科普文创中心等功能定位于一体的、体现芜湖特色、省内领先的高科技健康科普体验馆。
二、全民健身,开启健康运动新生态。
首次参加第八届全国“万步有约”大赛,组织全区31家参赛单位,组建20个参赛团队,共计341人参加了为期100天的健走大赛,参赛人员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医院、社区和企业等职业人群,日人均步数达到16733步,大赛活动期间,各参赛队伍积极参与,不畏酷暑,风雨无阻,团结协作,弋江区在全市参赛县区中位列第三。同时,白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瑞街道办事处和弋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单位斩获国家“优秀健走促进单位奖”。通过此次大赛既传播了快乐健走、科学运动的精神,又是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的重要实践,更是政府引导居民树立科学运动理念、秉持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带动和发展广大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的重要环节。2023年度弋江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22%,位居全国前列。
三、共建共享,建设健康支持新环境。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形式,组织开展“辞旧迎新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爱国卫生活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根据“四害”季节消长特点,坚持突击性和常态化相结合,督促全区各单位对毒饵站进行灭鼠药投放,对下水道、存水曲管等孳生地投放防蚊灭蚊药物,防止蚊虫孳生。清理垃圾265余吨、处理卫生死角1578处、清理孳生地457处。全方位对公共场所亮证情况、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情况、禁烟标识张贴和劝阻措施情况、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区“四小”场所监督检查1053户次、二次供水泵房及现制现售饮用水点位96户次,中小学、幼儿园及托育机构121户次,发放《公共场所卫生承诺书》789份、张贴《公共场所监管信息公示栏》536个、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6份。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各项指标落实,提升我区城市文明形象,为群众提供“干净整洁、和谐有序、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弋江区将持续巩固深化健康区创建成果,继续加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不断深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打造夯实健康环境,着力培育健康人群,坚持巩固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