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W202400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吴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芜湖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相关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市爱卫办经与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立法保障。将《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本年度市人大立法工作计划,由市爱卫办牵头起草《条例(草案)》初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爱国卫生立法调研和座谈,通过报市政府、市人大、市委,省人大审议研究等立法程序,《条例》已经于8月14日由市人大颁布,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将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今年我市成立了“一办八组”工作组,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部门包保工作机制,召开了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推进、调度会议。各包保市领导采取“四不两直”形式进行现场督办和闭环整改,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创建责任链。印发《2024年芜湖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明确各部门职责,对全年爱国卫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创卫工作目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创卫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地落细落实。2021-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从 45.4 亿元增长到 54.4亿元,年均增长 9.47%。2024年,将创卫工作经费纳入市爱卫办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创卫专项工作经费192万元;支持出台《芜湖市打造全国最千净城市工作督查考核方案》,安排市干净办工作经费30万元;支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奖补及第三方现场考核,安排资金177万元。同时,支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和美乡村建设、全市农村厕所改建和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专项整治。2019年,投资59.49 亿元,实施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一期二期 PPP 项目,每年安排运行付费4亿元;2023年以来,投入0.6亿元支持开展城市主城区水体监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4年,安排和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 1.55 亿元,安排全市农村厕所改建资金2300万元;为营造安全、干净、整治、有序、设施完好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二)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一是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补齐环境卫生短板弱项。市爱卫办针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卫生薄弱区域,开展了创卫清洁周、第36个爱国卫生月等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集中行动,通过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垃圾、整治乱堆放等,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已累计开展卫生清理1331次,清理卫生死角25679处、清除垃圾2638.8吨。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和美村庄。我市围绕“五清一改”、农村厕所革命、和美乡村建设、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通过卫生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罐去积水等方式,着力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引导农户做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推动实现常态长效、成风化人。今年以来,已完成农村户厕提升改造1.1万户,建设省级和美乡村67个。
三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持续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强化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管控。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3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四是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市生态环境局扎实推进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已完成全部1533个长江干流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编制,完成整治排污口1467个,完成率95.69%。持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6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完成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4%。
五是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开展“最干净城市”打造。市城管局紧扣民声、民情诉求,开展“城市通病”治理,分季度治理秩序病、卫生病、设施病三类10种“城市通病”52处;开展背街巷整治提升改造,通过补齐设施短板、优化街巷功能、规范市容秩序、改善街巷环境等措施,达到“路平、灯亮、景美”改造提升的基本目标,目前已有4条道路进行施工;围绕爱国卫生薄弱环节开展整治提升,重点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拆迁地块等区域垃圾问题,环卫设施、菜市场周边、夜市摊点群、街面市容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普查,建立问题清单底册,逐项销号,滚动整改。自行动开展以来,共普查问题758处,均完成闭环整改。
六是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切实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市爱卫办印发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及病媒孳生地调查与治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体系,部署各时间节点专项行动;创新工作思路,精准施策、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病媒防制工作,通过建设病媒达标点促进全市各行业达标规范;开展病媒防制专项督导6次,现场指导并交办问题276个,全部整改完毕。
(三)强化重点场所监管,保障群众卫生安全
一是强化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市市监局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着力加强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管理,提升全市食品经营单位卫生水平。积极推行明厨亮灶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近3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事故。
二是强化集贸市场规范管理。市市监局制定《关于加强集贸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有效维护集贸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日常巡场检查,及时发现、制止、记录、报告场内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4424人次,检查菜市场2370个次,检查各类经营户6512个次,对不符合亮照经营规定的11户经营者责令改正。
三是加强规范摊点管理。市城管局坚持疏堵结合,积极开展引摊入市,目前主城区共设置规范摊点群48处(镜湖区10处、弋江区5处、鸠江区14处、经开区11处、三山经开区8处),吸纳摊点数1170个,解决就业人数约1800余人,有效降低了市区主次道路摊点占道经营行为。夏季,按照“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科学设置、规范管理”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科学选址、合理设置夏季西瓜临时销售点427处,容纳摊点数量893个。
(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市爱卫办和市委宣传部、网宣办等及时宣传报道工作动态,突出宣传环卫基础提升、专项整治活动、人居环境改造、市容市貌改善等。同时宣传各地各单位创卫好的做法和成效,反映市民关注的爱卫创卫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已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编印爱国卫生工作简报19期,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2篇信息报道入选《芜湖信息·综合快报》,在大江看看APP、健康芜湖官微、大江晚报的创卫专栏刊登创卫资讯和创卫小知识96条,已拍摄录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题系列报道共25期。
二是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第36个爱国卫生月、第37个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五进”系列活动等,向广大市民普及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科普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活动期间累计发送新闻报道、视频和图文585条(次)、动员发动党员干部群众累计达93278人次,开展科普知识巡讲478场、应急救护知识培训209次、健康服务活动275次、群众性实践活动176次、健康体重竞赛活动95次。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我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培训和督导。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3年累计调查3906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64%,较2022年的29.86%和2021年的28.80%稳步提升。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基层师资培训班2场,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治理、无烟党政机关建设等业务培训班2场,累计覆盖人数近千人,有效提升了我市爱卫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根据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加大宣传贯彻爱国卫生法规,持续推进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健全城市卫生环境治理和爱卫工作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持续提升创建成果,努力营造安全、干净、整治、有序、设施完好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卫生健康建设水平达到新高度。
一是完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召开市爱卫会全体会议,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研究建立爱国卫生相关常态化机制,明确责任,优化管理,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健康环境优美的良好氛围。
二是宣传贯彻爱国卫生法规。利用日常宣传和爱国卫生法治宣传周等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全面宣传贯彻《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助力我市依法、科学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继续聚焦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征收拆迁地块等薄弱环节,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营造健康宜居生活环境。
四是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城市各类阵地资源,加强爱国卫生宣传,在火车站、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传统模式以及电视、电台、微信、微博等媒体资源,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营造浓厚的爱卫氛围,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感谢您对市卫生健康和创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与其他部门一起共同做好我市卫生健康和创卫工作。
联系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
联系电话:3814571
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