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W202412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杨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发展、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把生物制造定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会多次提到的新质生产力,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也是十分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生物制造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市卫健委、市市监局、市科技局等多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正在推动全市生物医药的发展。
(一)启动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专项机制。成立芜湖市大健康产业工作专班,市政府副市长丁百静同志为链长,市卫健委为组长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为副组长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下设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经信局、市文旅局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组成。各市县区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专职招商小分队,明确对接单位。目前已经初步梳理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化学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药批发零售、制药设备及包装、辅料等,2023年共有45家企业,其中,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28家,营收约1.5亿元。我市目前有双鹤、丰原、华信、诺康、张恒春医药、立博药业、长江药业、绿叶制药、普立思生物、英特菲尔等龙头医药企业。
(二)加强企业调研,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丁百静副市长每季度亲自调度全市大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压实县市区指标任务,推动招引工作落地见效,亲自带队赴繁昌区、弋江区调研生物医药企业,面对面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瓶颈、开工期滞后等问题。同时,5月份市大健康产业专班组织召开生物医药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政策需求等。市专班每月开展县市区实地调研工作,了解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三)围绕未来产业,加快生物医药发展。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决策部署,增强芜湖发展新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市提出大健康产业要实现“换道”超越。以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两个国家神经、精神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为契机,坚持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齐头并进,推进医研成果就近落地转化,做大做强芜湖市大健康产业,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目前,正在依托三山经开区载体单位快速发展,重点编制《芜湖市脑健康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芜湖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动芜湖市生物医药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生物样本库工程,完成“数据要素x医疗健康”国家试点方案编制,规划打造应用场景10个。服务保障。出台《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政策清单》,围绕资金投入、项目用地、人才支撑等10个方面,提出42条具体措施。
(四)加强引进走出,助推产业项目落地。丁百静副市长亲自带队外出调研,先后赴杭州、扬州、海南、福建等地考察生物医药优质项目,亲自对接企业接洽项目,先后接待中国美国商会、中核鲲硼医疗、杭州古珀科技、广州金域、修正药业、梅赛尔国际医院等生物医药方面客商及项目;市大健康产业专班持续跟踪相关企业与载体单位对接;各县市区主动对外招商,目前招商小分队已对接客商142家,上报对接客商线索112条,目前已经落地的企业项目成功签约26个。
(五)谋划产业基金,吸引医药产业入驻。大健康产业是未来朝阳产业已成为共识,特别是生物医药、医疗装备器材领域当前已成为发展热点、投资重点,呈现启动资金需求大、风险大、收益大的特点,5月23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玮率市卫健委、医疗集团、市建投、市国投及三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赴合肥产投集团面对面对接生命健康母基金。我市大健康产业子基金拟设“一次设定两期实施”,总规模为10亿元,其中一期为5亿元,争取省母基金出资30%(1.5亿元)。市、区两级平台出资20%(1亿),基金管理人募资50%(2.5亿元)。二期根据一期实施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根据您的建议,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展重点“双招双引”工作。
一是走出去,引进来,培育壮大主体。我委大健康产业专班拟于9月中旬召开投资芜湖行(杭州站暨大健康产业“双招双引”推介会活动,届时邀请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参会,支持企业产品推广应用,拓宽招引市场。同时,加强对外宣传芜湖“双招双引”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落地芜湖,保障芜湖百姓的卫生健康。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创新和研发。下一步加强与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多部门合作,争取完善企业创新补助扶持政策,鼓励医药、器械成果转化,我市目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2家,其中一类、二类49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仅3家,产业规模较小,要继续完善产品结构层次。
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发挥出产业集群效应。鸠江经开区生物药业科技园是挂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区内有12家医药医疗相关企业。其次,多所在芜高校开展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其中安徽工程大学的“生物工程”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B+,并建有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在工业微生物育种及其高效筛选等生物发酵基础研究领域能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在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利用本地龙头企业吸引招商,同时我委正在谋划大健康产业基金,利用基金进行产业招引。
感谢你对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市大健康产业工作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同时,与其他市直部门一起共同做好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工作。
联系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
联系电话:3832045
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