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会诊转诊中心构建有序就医新格局
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芜湖市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全市公立医院实体化建设运行会诊转诊中心,构建“医疗引导、医保调控、专家支撑、智慧赋能”的有序就医格局。通过主动服务、优化流程、政策引导,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市内外优质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在县区”的目标。
建立“1+4+4+N”会诊转诊模式
2023年6月,芜湖市在全市16家公立医院(含2家省属医院)设置会诊转诊服务中心,构建了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为基础的“1+4+4+N”会诊转诊服务体系,一站式办理会诊、转诊、医保等所有业务,让数据和医疗服务多跑路,让患者少等待、少奔波,以此带动芜湖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提升。
芜湖市卫生健康委进一步统筹优质医疗资源,于2024年1月在市级层面成立会诊转诊管理中心,卫生健康、医保部门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指挥调度全市会诊转诊工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走深走实。
全面提升会诊转诊服务水平
自组建会诊转诊服务中心以来,芜湖市不断加强体系、政策、模式、管理创新,出台相关政策、畅通信息收集渠道、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拓展优质医疗资源,全方位提升会诊转诊服务水平。
党建引领,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各医院将会诊转诊服务纳入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党员专家率先垂范,会诊转诊服务中心设立引导标识和醒目标牌,设置接待前台、沟通室、MDT(多学科诊疗)诊室、远程诊疗室等,提供专家会诊、转诊引导、医保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同时整合各类专科医疗资源,推行“党建+多学科诊疗”新模式。
上下联动,严格落实分级诊疗。芜湖市畅通信息收集渠道,通过医保实时推送患者转诊备案信息、开设电话服务专线、“皖事通-健康芜湖”登记等方式,广泛收集患者转外信息。市级专班及时联系患者了解就医需求,并结合全市高峰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精准推荐医院。16家医院会诊转诊中心密切协同,主动对接患者,通过政策宣传、提供多学科会诊、邀请市域外专家来芜等方式,尽可能将患者留在本地治疗。
政策协同,部门联动同向发力。芜湖医改领导小组制定《会诊转诊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等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市卫生健康委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登峰计划,根据本地疾病谱遴选7个高峰学科进行重点培育,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引导患者主动回流;市医保局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规范上下转诊,实行住院起付线减免或减半,出台公立医院外埠专家奖励办法,对医疗机构引入外埠专家开展三四级手术的,按例数给予奖励,2023年共兑现手术奖励1700余例,奖励金额近600万元;市财政局加强资金支持,每季度开展会诊转诊工作考评,利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资金给予专项支持。
引育专家,拓展域外医疗资源。芜湖市建立全市域外及市内专家资源库,拥有市域外专家近800名,市内专家近1400名,覆盖全国150余家医疗机构,专家信息同步至会诊转诊信息系统并实现全市共享。如遇外转意愿强烈或确需外转患者,医疗机构可优先在专家库内选择专家,对接引入本地提供服务。上级各医院专家门诊号源向基层开放,基层医师可直接帮助患者预约,基层首诊效果逐步显现。
信息赋能,有效提升就医便利。芜湖市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会诊转诊信息化系统,市级平台实时接收医保推送患者转诊备案信息,与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高度集成,实现院内至院外会诊转诊全流程线上办理,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转。同时,依托“智联网医院”建设项目,打造移动医生工作平台,实现各医疗集团内部会诊转诊业务手机端办理,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分析研判,精准把握诊疗方向。卫生健康、医保强化协作,对医保患者备案和诊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转外就医靠前的病种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建立“转诊病种白名单”制度,简化优化转诊手续。遇疑难复杂病情患者,市会诊转诊管理中心会同相关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时组织全市多学科专家大会诊,制定专属诊疗方案。
自芜湖市会诊转诊服务中心设立以来,各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患者共1.9万人次,共开展会诊和多学科诊疗1.1万次,累计邀请院外专家开展手术7200余台次,通过院内外专家会诊后留在本院治疗9800余人次,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全市会诊转诊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参保患者转外备案人数比2023年同期减少近1万人次。依托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芜湖市各医疗机构狠抓高峰学科、重点专科建设,临床诊疗能力逐步提升,不仅更好地服务芜湖市民,也逐渐吸引市域外患者来芜治疗。